紀念家師陳慶英先生
4月11日,晴。驚聞噩耗,恩師陳慶英先生突然駕鶴歸去!頓時,天地失色,悲從心涌,恍惚間已泣不成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2007年夏,我如愿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拜入老師門下。初時的我空有熱情,但學習不得其法,跨專業思維差異在緊鑼密鼓的學習生活中讓我不斷經受挫折。老師在聽到我的訴說后,總是不緊不慢笑瞇瞇地對我說:“那怎么辦?你可以這樣……”逐漸將我引入藏學研究殿堂的老師說話從來都是輕風細雨,知識的教導浸潤在每一次討論、每一次笑瞇瞇的回答中。當我從文獻中發現新的線索時,他會說“是么?那好??!”或者說“不是……那個……”。就在一次次的笑瞇瞇中,讓我開朗于天地間。于我,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在課堂上,還在每一次用餐、散步、游歷的對話、討論中。于我,老師是知識寶藏的守護者,是啟領智慧的明燈。
在京跟隨老師學習的幾年中,他領著我進行田野調查,教我尋找學習研究的關竅。引領我在智海中游弋時,老師對我是寬容的,他鼓勵我堅持自己的目標,勇于探索心中光芒。同時,老師也是嚴厲的,嚴在推動學生對知識的縝密思考、嚴在以身教規束弟子的品格。同老師在高原、草原的游歷不但讓我增長了知識見聞,更讓我了解到該當何如做一位仁者。于我,老師就是智慧的開悟者,就是貫通天地之意的仁者。
曾記得,陳師一日三餐的關照,曾記得,品書對酌時的歡顏,曾記得,游歷時的開懷。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再回顧已淚如雨下。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惟愿恩師行愿圓滿,得大自在?。ㄖ袊鞑鼐W 特約撰稿人/王曉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南京?北京?陳慶英談大慈法王釋迦也失1414年朝見永樂皇帝的地點
大慈法王釋迦也失是半個世紀以來我國藏學界特別關注和重點研究的西藏歷史人物之一,在其相關研究中,有一個問題一直令學者困惑:1414年,大慈法王釋迦也失朝見永樂皇帝的地點是在南京還是北京?[詳細] -
陳慶英:膽巴國師——元代漢藏經濟文化和政治交往中的杰出人物
經過幾年的努力收集整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的學者編輯的《藏族名僧膽巴國師研究文集》,收入有關膽巴國師的歷史記載和藏漢文研究論文,即將出版,這對于膽巴國師這一歷史人物的研究和玉樹稱多縣的地方歷史的研究都是一...[詳細] -
陳慶英:政教合一,不適應西藏社會發展的需要
櫛風沐雨60載,砥礪前行續華章。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著名藏學家、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原所長陳慶英,接受了中國西藏網采訪,簡要概括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歷史,闡明了西藏民主改革的歷史意義。 [詳細]